万杉视点

 
  • 没有消费降级,只有消费与名义GDP同周期

    2018-09-03 09:09:35  来源:郭磊宏观茶座  作者:广发宏观郭磊  阅读:  [返回列表]

    如果我去写自媒体,我先要想到的也是把一个事情定性,抓住大众痛点,比如为什么消费下降,因为消费降级;那么为什么消费降级,因为房子太贵.....但这种好看是廉价的,本身是贩卖一种虚拟的情怀(《金融市场上的宏观研究是研究什么的》)

    摘要

    社零增速下降很容易和“消费降级”这样的模糊概念混淆。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全面剖析一下。

    其一,社零并不完全代表消费,它不包含服务性消费和虚拟消费。

    其二,社零和消费长趋势都大致与名义GDP同周期,即它们的增速下降只是经济整体增速下降的一部分,且由于降幅更小,近年对于GDP贡献一直在上升。

    其三,2018年上半年社零下降的主要是汽车和地产系消费,大部分必需消费品并没有趋势性下降。

    其四,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恩格尔系数、教育娱乐支出占比、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来看,亦看不出降级特征。

    其五,从居民消费产品内结构(B\C级车、一二类卷烟、高低端白酒)来看,亦看不出消费降级特征。

    其六,“房地产挤占消费”并无严谨证据,地产加杠杆与消费在部分时段的视觉上的弱负相关,实际上是购房与地产系消费支出的领先滞后关系。即使是娱乐消费,整体也是呈现和房贷周期(经济景气周期)正相关。

    虽然“消费降级”并不存在,但名义GDP同周期意味着在名义增速放缓期,收入效应会拖累消费增速。经验规律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滞后于名义GDP1-2个季度,在名义GDP放缓的周期,消费可能会有周期性压力和行业间的分化。

    正文

    社零增速下降容易和“消费降级”这样的模糊概念混淆。2012年以来,中国社零消费增速在趋势性下降,从2011年的18.5%逐步降至2018年的10%不到。与2017年相比,2018年前7个月增速也有0.9个点的下降。再加上一些以性价比为特征的电商平台的崛起,于是市场上有了关于“消费降级”的说法。

    其一,社零并不完全代表消费,它不包含服务性消费和虚拟消费。GDP口径的最终消费支出包含服务消费与虚拟消费,而社零口径仅仅包括实物性的商品消费。比如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速上升、贡献率上升,但社零增速就是下降的。从GDP口径最终消费支出的影子指标居民消费支出来看,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速可能是上升的

    其二,无论哪种口径的消费,长趋势都大致与名义GDP同周期,即它们的增速下降只是经济整体增速下降的一部分,且由于降幅更小,对于GDP贡献一直在上升。从长趋势来看,无论是社零还是最终消费支出,走势都与名义GDP高度相关。换句话说,它们的下降就是名义增长逐步下降的一个映射,且消费是三大驱动项中下降最慢的,作为一个结果就是,消费对于GDP的贡献2003年以来一直在震荡上升。

    其三,2018年上半年社零下降的主要是汽车和地产系消费,大部分必需消费品并没有趋势性。社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汽车,2016年增速是10.1%,2017年5.6%,2018年1-7月只有2%。其次是地产系,家电、家具、装潢分别下降0.3、2.5和2.7个点。汽车下降有行业规律和政策影响等一系列原因;地产系下降与前期地产销量有关,二者都不具有“降级”概念。从其它项看,以今年1-7月和去年年值比,烟酒高0.7个点,纺服高1.4个点,金银珠宝高1.9个点,日用品高4.4个点,书报高1.4个点,中西药品低3.0个点,文化办公用品低3.9个点,化妆品低0.2个点,整体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趋势性。

    其四,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亦看不出降级特征。“消费降级”意味着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即花费更少支出在不必需环节。但从恩格尔系数看,截至2017年一直在稳定下降;而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上的支出近年整体上升,18年上半年与17年上半年持平;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上升比较明显

    其五,从居民消费产品内结构来看,亦看不出消费降级特征。我们以乘用轿车为例,B级、C级车占比截至2018年上半年一直在上升;一类、二类卷烟销售占比截至2018年上半年一直在上升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也展现出趋势增速上的分化

    其六,“房地产挤占消费”并无严谨证据,地产加杠杆与消费在部分时段的视觉上的弱负相关,实际上是购房与地产系消费支出的领先滞后关系。我们以装饰装潢、家具为例可以清晰看到这点,它们对按揭贷是滞后性而显然不是负相关;即使是娱乐消费,整体也是和房贷周期(经济景气周期)正相关。

    虽然“消费降级”不存在,但名义GDP同周期意味着在名义增速放缓期,收入效应会拖累消费增速。按照我们两轮放缓的判断,我们估计保守来看名义GDP可能在下半年放缓至9-9.5%,名义增速见底最早可能是明年年中。经验规律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滞后于名义GDP1-2个季度,在名义GDP放缓的周期,消费可能会有周期性压力和行业间的分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司立场。我司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